红楼讲堂
与《王蒙的红楼梦》商榷 —— 王蒙《写在前面的话》
《王蒙的红楼梦》从根本上说不是解读《红楼梦》,而是“抖搂”自己的感情、感想。文学、文章分析,必须:一、逐字、逐段分析;二、掌握文章的前后呼应、前后联系、前后映射;三、字词、典故的分析;四、掌握形象语言和政治语言的关系;五、切忌加入个人的感情,应该和法官审判法案一样,像数家对数学的论证一样;六、要有系统和整体概念,不能注意了芝麻,丢了西瓜,二者应该兼顾。何况《红楼梦》在文章上不同于其它作品,它设定了许多概念和前提,在这许多概念前提的基础上,用真假、有无、内外,和春夏秋冬、阴阳正反、对立统一等等哲学概念,对事物给予阐述。王蒙先生在《红楼梦》研究上,想象多于理论,感情压倒分析。这种方法对于小说创作还可以,飞得起,放得快。对于文学分析却显得基本功底差。 在他的《写在前面的话》中谈了三个问题:一宝玉“摔玉”问题;二大观园“治安”问题;三《红楼梦》是写生死离别的爱情问题。其他就是“侃了起来”,就是离开《红楼梦》飞翔起来。 问题一、作者为什么写通灵宝玉?通灵宝玉是什么意思?目的、主题是什么?“摔玉”的主题数什么?王蒙先生没有分析,只是题外大发感慨:黛玉如果也有玉该多好呀!如果黛玉也有“通灵宝玉”,黛玉还是黛玉吗? 黛玉本身含玉,林红玉也含玉,也姓林。林红玉和宝玉的儿子贾芸想好,宝玉和黛玉相好。林红玉和黛玉说一样的话,吃一样的药,都是喜散不喜聚,社会观念上都是“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书中“晴为林风”,“红为黛形”;“袭为钗骨”,“钏为钗情”。 问题二、宝玉“摔玉”,是骂对书中的“宝玉”不辩“真假”、“不识通灵和世俗”两性的骂世之文。“人高低的不识,还说灵不灵呢!我不要这劳什子!”是说:一些人瞎了眼,看不出事物的高低、灵和俗,看不清通灵——即真理、治世、补天的一面,只把它看成世俗人们戴的一种贵重的装饰品。这是“摔玉”的主题。 书中的主要人物金陵十二钗和宝玉、珍、琏、蟠,所以事物都有正反、真假两面性。书中的主要人物,都是“投胎入世”来到贾府,都是藏在、潜伏在贾府的“贼”。 问题三、因为“通灵宝玉”代表真理,代表引导人们走向真理世界。真士隐在梦中和“通灵宝玉”有一面之缘,因此他在人生道路上能跳出火坑,他的灵魂的化身“英莲”,经过坎坷的人生道路,最后“得了三昧”成为大观园的一员,我们把他说成“士隐芳灵归武陵”。 宝玉摔玉,也代表了宝玉这种真理和黛玉之间的一种关系。黛玉和宝玉在老太太的碧纱橱里,“一个床上睡觉,一个桌上吃饭,同起同行”,黛玉对“通灵宝玉”仔细看过吗?细细审视过吗?王蒙和主流红学派所谓的爱情,《红楼梦》洋洋一百多万字,二玉一个床上睡觉,有什么话不能说,书中对二人的婚姻有一句肯定的说明吗?这不是怪事吗? 问题四、王蒙先生不识“通灵宝玉”,还把胡适怀疑:小儿生下来,嘴里如何能有石头?这是小儿科解决的问题,王蒙以此证明自己对宝玉的疑虑实在不应该。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可以举上很多。文章分析不能只喊:爱情呀、使人心动啊、一些人多读吧、生死离别呀等等。如此去喊,喊上几天几夜也喊不完。这不叫分析,这叫喊口号。这是爱情说一大特点,所以冯其庸先生觉得“过瘾,痛快!解气!” 问题五、所谓大观园的“治安”问题。王蒙先生根本不知道贾府是谁家,不知大观园和贾府是什么关系,不知大观园是谁家之园,因此也不知大观园的“治安”是什么性质,贾府的治安是什么没性质,在文章逻辑上关系所有这些问题王蒙先生一概没有去分析,就大喊“治安”问题。我们将来会分析,大观园本来就是以宝玉、黛玉、宝钗、探春等等为首的一群“草寇”。宝玉本来就是“空有一张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黛玉也是“脱去草木之身,化成女儿”。用脂批说:“作者善用极犯不犯之言”,“金盆打碎分量在”。 (本文章已经过作者授权,未经许可不得私自转载。)(本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
相关阅读:
·与《王蒙的红楼梦》商榷 —— 《红楼梦》中的“意淫”概念 2016-07-21
·与《王蒙的红楼梦》商榷 —— 《 红楼梦》中的女儿 2016-07-21
·与《王蒙的红楼梦》商榷 —— 两赋论是红楼梦人物划分之纲 2016-07-21
·与《王蒙的红楼梦》商榷 —— 王蒙《永远的谜语》 2016-07-21
·与《王蒙的红楼梦》商榷 —— 王蒙《写在前面的话》 2016-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