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讲堂
红楼讲座之太虚幻境的玄机
在第五回中,宝玉被“秦氏”引到一个如醉如梦、如真如幻、能洞察人世间美丑善恶的思想境界——秦氏之太虚幻境。一入此境,其中最醒人耳目的标记就是“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和“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 唐伯虎和秦少游在两赋论中都被列为和宝玉是“易地而同”的老庄体系人物。“海棠春睡图”既然是秦室、幻境入境处之标记,它在文章结构和逻辑上就和秦氏其人、其性、其质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本回指明“因东边宁府花园内梅花盛开”,特点明贾珍、尤氏带了“贾蓉夫妻二人来面请”荣府眷属来“会芳园游玩”。梅花开放在艺术上象征宝玉“神游”的秦之太虚这个精神世界的娇姿,并又以“海棠春睡”相陪衬。“海棠春睡图”画的是唐玄宗一次把杨贵妃比作海棠春睡未醒。在书中谁有“杨妃”之芳名?宝钗也!这样宝钗人物和秦氏的内在联系就刻印在秦之太虚的背景上了。 《红楼梦》有如《聊斋志异》“有意作文说经,非徒纪事……每多有会心别解,不作泛泛语”。其对联以秦少游的别名“秦太虚”而名之,在艺术上这是以音托意法,暗指宝玉此处梦游的太虚(世界)为“秦”之“太虚幻境”。所谓“对联”乃一所一处之标志的意思。在作品中作者多以戏作戏,以画寓事,以草笑树舞而示读者之心,得此三昧者就会通达万机,不解者只是儿戏而已。故爱情论者把“海棠春睡图”仅仅在直观上视为是对杨妃“香艳”故事的一种任意的、没有必然逻辑联系的描写。 在作品中宝玉曾说袭人的名字来自古人的一句古诗“花气袭人知昼暖”,把陆游原诗中的“骤暖”说成“昼”暖,并隐隐约约总不说出原诗出自何人何处,使读者反复深想。红学家们也百思不解。其实此对联中嵌入了“袭人”的名字。这样,在作品中与宝玉形影不离的花袭人的出处和源头,以及她和“秦”太虚之间的联系,作者为何要塑造袭人这样一个人物成为宝玉身边的永存者,就不言自明了;宝玉对袭人之情,就是宝玉对秦之太虚之情。——这就是在艺术上以人、物、情而示哲、示理的艺术方法,袭人就寓意为秦之太虚留在宝玉身边的一朵永不凋谢的奇花仙葩。 “会芳园”、“园内梅盛开”、“海棠春睡图”、“对联”,在艺术上就暗示着以秦氏为首而衍生出的种种思想形态,为以后的文章设下许多伏线。暗示社会中这些新思想虽然很美,已经向人间暗送清香,但仍被严酷的社会环境所禁锢着。但她在恶劣的环境中已散发出一种沁人肺腑的芳香,使人感到陶醉,使人嗅到一种像酒的芳香一样“花”的气息。正如宝玉刚一进入秦氏之境时“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便觉眼饧骨软,连说:‘好香……这里好!这里好!’”有如喝了美酒一样,使宝玉沉醉在无限美的境界之中。 故此处的诗、画,毫无淫骨肉味,只有清香高雅的艺术之气向读者习习吹来,使纨绔子弟的那种艳词丽赋之欲荡然无存! |
相关阅读:
·与《王蒙的红楼梦》商榷 —— 《红楼梦》中的“意淫”概念 2016-07-21
·与《王蒙的红楼梦》商榷 —— 《 红楼梦》中的女儿 2016-07-21
·与《王蒙的红楼梦》商榷 —— 两赋论是红楼梦人物划分之纲 2016-07-21
·与《王蒙的红楼梦》商榷 —— 王蒙《永远的谜语》 2016-07-21
·与《王蒙的红楼梦》商榷 —— 王蒙《写在前面的话》 2016-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