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讲堂

否定群雄解红楼之梦非梦

时间:2016-04-15 10:01:19  来源:  作者:

    《红楼梦》的艺术若似“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而其魂其魄则如日月行天。其广大若浩瀚之星云,其深则致知格物达天地之理,论天说道。借老庄之魂,化而为鲲,不知几千里;化而为鹏,怒而飞,翼与天齐,若垂天之云;古今中外孰能比之?

  1.红天梦海不可辱——“世间最苦是痴情,不遇知音休应声!”——这是对怎样读《红楼梦》之教。俞平伯的“不得入于近代文学之林”说,苏雪林的“格格作呕”说,李希凡的批判和爱情论,周汝昌的《红楼夺目红》(以下简称《夺目红》)、《诗词鉴赏》,胡文彬的《读遍红楼》,蔡义江的《诗词鉴赏》,等等,蘧蘧然不知其梦。

  2.梦不是梦——《红楼梦》开宗明义,点出“梦、幻却是此书本旨。”——“梦”,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艺术风格。“梦”,也是老庄思想中一个极重要的哲学概念。庄子在“道法自然”的基础上,感叹人生无常“处世若梦”。庄子在《齐物论》中的名言即是“庄周梦蝶”——庄子在梦中梦见一只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庄子不知是自己在梦中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庄子。庄子这种翩翩舞动的思想,正是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创造了一种汪洋恣肆,善用譬喻,亦真亦幻,扶摇天地间,遨游于无穷。庄子这种千变万化的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学艺术影响之深,如千古之大樗,根系九泉,叶覆群山之伟。

  3.梦的艺术非《红楼梦》之独有——就梦的艺术而言,除《红楼梦》之外,还有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中国的《聊斋》、《牡丹亭》、《黄粱梦》、《倩女离魂》等等,不可枚举。《聊斋志异》可说是写梦的世界。全书几乎处处以“病卧”、“忽见”、“恍惚凝思”、“夏日昼寝,朦胧间”等等,使人在故事中总处于飘然变幻的梦的世界中,身处洞口白云之乡,以千变万化之笔墨,唤出许多“牛鬼蛇神”,“松落秋萤之火,魑魅争光。”所以《聊斋》一书堪称是梦的绝唱。

  梦的艺术虽说不是《红楼梦》独有,但《红楼梦》最具明哲巨眼,将凡俗生活中的社会理论及其变化规律,用梦的艺术形式加以形象化的描述,以达社会之哲理。

  《红楼梦》在梦的艺术基础上,在技法上又与中国的孙子兵法这种兵家之术糅合在一起,使得作品在内容上千军万马,声东而击西,瞒天过海,李代桃僵,指桑寓槐,灰蛇伏线,偷梁换柱,音外有音,话外有话;由此而及彼,由表而及里;互相联系,互相映射;亦真亦幻,海市蜃楼。书中所谓“投胎入世”的梦幻过程,皆以梦而隐事,以梦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