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中国水墨沙溪

时间:2020-05-27 11:16:17  来源:美篇  作者:

  云南大理剑川县沙溪古驿镇。

  当我站在小镇的四方街一隅凝望那披泽着古老时光的古戏台、房屋、砂石街道和闲散的人们时,我不可救药地被触动并热爱了。中国的古镇很多,分散在全国各地,各具特色。但沙溪,中国水墨一般的沙溪,她恰好不大,不落寞,不喧哗,不城市,不商业,温雅矜持,深蕴着美好的人间烟火与人生高远的打量与自适。像风吹在水上。

  “我不怀疑世界的雄伟和美潜伏于世界的任何微量之中……我不怀疑,琐碎事物、昆虫、粗人、奴隶、侏儒、芦苇、被摈弃的废物,所包含的远远多于我所设想的……”惠特曼的见地代表着欧美西方世界审美的探索与思考。

  中国文化的审美意象集中表达在中国水墨画的创作和鉴赏中。其立意、用笔、用墨与留白、题款甚至装裱无不彰显着中国文化的审美注重意境的图内图外结合,笔与意结合,简约深远,蕴藏无穷遐想的空间和会意。在或浓或淡之间表达着人生和现实世界的精神与物质的正向探究与追求。这是充满哲学意味的文明创造与传承,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卓著贡献。

不同的文明共存让这个世界因而富有生机和色彩。

2001年10月11日,沙溪寺登街被列入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WMF)值得关注的100个世界濒危遗址名录:"中国沙溪(寺登街)区域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有完整无缺的戏台、客栈、寺庙和寨门,使这个连接西藏和南亚的集市相当完备"。正是这文明相通的慧眼促进了瑞士与云南各级政府的合作,使茶马古道上的这颗桂冠级明珠得以保存,展现在现代社会面前,让脚步匆匆的人们有一块可以驻足回味,等待灵魂跟上的诗意栖居家园。

沙溪,中国水墨画一般存在的沙溪!沙溪,以她水墨一般的远意蕴染了整个的剑川山水和各族人民。


 

  剑川多水,四面环山,水秀山灵。

    秋天,剑湖和绰约的秋水、红叶、如洗的蓝天让整个剑川境内如诗如画,以沙溪为眼,像烟花三月的诗。


  剑湖,正是让金庸妙笔生花的那抹远意向往。


  也是鸟儿们欢快栖居的天堂,在那盈盈一水间。


 

成熟的味道,时间落在苇花上,随风轻舞。
西方的惠特曼在芦苇上看到的远远多于人们想象的。而中国文化更上层楼地吟唱道: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中国文明审美的眼界如此辽阔深远,让我驻立在芦苇丛中闭目回望,仿佛看见那个“诗三百”的采风人摇着铃,走在沧海桑田的垄上。


  每一片山林、水浒都极具风情与古意,让人沉醉不知归路。


 

 柏树林的简约诗意,江山多娇。

你弄不清是走在画图中,还是走在梦境。


  高天深远,有金戈铁马从硝烟中走来的历史铭记。这是古大理国西门户,是古大理国最坚固的前哨堡垒。


  任意一个角度和方向都足以让人迷醉和升华。在平和的日子里涤净人间劳碌的风尘。在沙溪可以让自己和人生的本意与人类恒久的人生思考会晤。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骑行的少年。

     孩子的快乐远不只是商业的游乐园。自然和谐的美好田园才是触发孩子天性成长的摇篮。这样的山水里的孩子是幸福的,健康的。人间的美好莫过于此。


  每一隅山水都极富写意与灵感。


  每一帧风景都独自精彩,自在花开。都自信地表述着:“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深远诗意。


 

  玉津桥,沙溪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朝阳穿过层峦叠嶂的远山和高矮参差的树梢洒在沙溪的闲适里。黑潓江千年不息或涨或落地流着。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下看你。


  凝固千年的时光依然如此斑斓,是人间绵延的烟火让这片山水至今光彩熠熠。


  古老的石桥,今日初升的朝阳。仿佛站在时间交汇的点上,无论魏晋,更不知有汉,唯有生活的天然生长抚慰着人生的过与往。


  我站在桥头,看傍晚的月光拂过远处的山峦。劳作的白族老妪恬静地从桥上走过,归家。千年如昨。

  沙溪的夜色饱满,宁静,安详,晚风如月光。难怪杨升庵杨状元立身沙溪时把回京城的圣意也婉拒了。超级驴友徐霞客面对丰美的沙溪亦同样感喟道:“所出米谷甚盛,剑川州皆来取足焉”。而茶马互市形成的古道贸易驿站的市场地位补足丰富了沙溪生活的色彩和内涵,这样的沙溪还会缺少什么呢?除了怡然自在。

    沙溪才是人性向往抵达的身心家园。


  抚摸着早晨清凉的玉津桥上的石板,那层适意有若曩昔茶马古道上的纵意与欢乐。仿佛只是酒宴后的消散,只等着另一场欢娱的上演。

  想起《滇南新语》载:“州之沙溪、甸尾皆有市。悄悄长昼,烟冷街衢,日落黄昏,村人蚁赴,手燃松节,曰:明子,高低远近,如萤如磷。负女携男,趋市买卖,多席地群饮,和歌跳舞,殴斗其常。而籍此桑间濮上……届二鼓,始扶醉渐散者半……”清乾隆年间州牧张泓的这一段记述,虽是出于苛责有伤风化,却从另一面记录了沙溪和茶马古道上自古而来的人性的天然率真,在封建礼教治化下的那时中国,沙溪仿佛一座隔世的桃园。

    特别喜欢“悄悄长昼,烟冷街衢,日落黄昏”这几句,如果要在水墨沙溪的卷轴里题款,这几句再合适不过。如果你心无挂碍,闲读在沙溪的山水间,也正是这几句怡养无尽……

    怎么能不热爱沙溪呢?中国水墨的沙溪。中华文化审美追求中执着的方向和现世桃园。


  古镇的东寨门,保留着曩昔的容颜。与那些新造的“古镇”相比,她少了那份艳俗的华贵,给人一份邻家的亲近与天然。


  从东门出寨的游人,仿佛家常。正是这份简约的日常让人世有从未中断的绵延之感。或许这正是沙溪简约背后的深意,是中国水墨审美背后深邃的哲思留白。

  是的,住在沙溪,找回的正是都市人生所缺少的那份带着人间烟火与乡土气息的文明因子,是农耕文明千年传承的家园故土。


  南寨门、梵尘客栈。

    依在寨门上的这一隅民居依旧改造的客栈,我只是偶然的寓居,却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客栈紧凑却依然给人宽和感。院落房间整洁,纤尘不染。院中的芭蕉树像家常的嘱咐,恰配着小院的本意。喜欢那宽厚深软的大床,像窝在星空的梦里。梵尘客栈禁止抽烟,无论是谁一经发现在客栈内抽烟必被拒绝入住,不容置商。

客栈老板是天津人,十多年前到沙溪,一见倾心,于是长租了民居经营客栈寓居。一晃十多年过去,生意日渐见好,再无回城市居住的心情。他迷恋着沙溪的水墨印象,迷恋着那365日的空气与山水。在沙溪闲逛的时间里,我偶与其在黑潓江边相遇,便相视点头微笑,三言两语,便各自消散在沙溪的风情里。

    我们并不相识,亦未留下联系。住在梵尘的夜晚我躺在深软的大床上读小鹏的《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白天随兴消遣在沙溪山村水阁的四野里。

    只是,我们都爱沙溪。


读书要有人世生活的味道,这样读明白的道理才能经世致用。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沙溪什么她不知道呢?


  戏台上的脊饰,金鸡、海马,在夜色中静静地氤氲着她祥和的灵动。似乎踩着现世的盛景遥望着历史来路的烟尘……


  每一条小巷都不长,曲曲弯弯,花叶扶疏。曲尺柜台,屋檐灯笼,石板铺中、碎石镶边的贵贱有道的街道。

  时间终于一点点把世间的不平碾碎铺平人心,铺向希望。


  沿街民居建筑的木雕镂饰。

  木心手作。我不曾得访,但无论真假还是别意,于讲《文学回忆录》的木心先生言,沙溪的韵味该是他老人家生前一直萦绕不去的终生印记——中国水墨的印记。


古镇旧月光,沙溪月独有的深远意味。


  财富的累积其实与人生的幸福并没有太多决定性的帮助。当人们七老八十的时候,还是那一堆发小,佝偻着在儿时的巷子里晒太阳的时候,我想幸福就在身边,从未离开过。


  秋冬清晨的玉津桥,黑潓江上腾起如纱的水雾轻烟,阳光抹在远处的山峦上,沙溪水墨的本意在太阳出山前后这段时间里挥洒得淋漓尽致,意韵深远,美到令人眩晕而不可言传。


  面对风华绝代的沙溪,唯只有目瞪口呆的惊艳和心满意足的酣畅。


  当世人簇拥在这样那样的画村画城喧嚣的时候,中央美院的师生慧眼独具,他们内心欢喜地悄悄来到剑川,来到沙溪,用他们的笔和身心尽情地饱览着这绝世风华的江山——中国水墨般的沙溪。


             沙溪四景之 铁桥锁江

 

  锁住碧波光潋滟,高撑云路任往还。

       朝宗混混长如许,好志街头第一关。


  这不正是多少人梦中的仙境吗?

  每个人都会有那无限的浪漫与向往吧?沙溪能勾住人的魂儿,让你日思梦想。


古镇如画,日月同辉。这是一片怎样美好的山水家园啊!


古镇村头柿树上挂满红红的熟柿,像诱人的约会,在蓝天下。


  栖在树梢的鸟儿在晨曦中低语,它们饱食终日。一振翅便是自由的蓝天。


  那些被沙溪的水墨意境惊呆的艺术家们也成了水墨画中的色彩,为沙溪点染和写意。


  沙溪四景之 玉塔捍门


    沙溪四景之一的玉塔捍门所在地白龙潭。

  白龙潭山峰陡峭,古树虬枝,潭水清幽灵气,色彩层次丰富,潭小而风光无限。像极古镇沙溪,不大,不小,不累,不厌,蕴藏丰厚,足享生活的闲适惬意。

    水墨的沙溪是剑川白族人民和当地其他民族人民一起,在农耕社会和商业社会的交汇处精心打造的一座现世桃园,是一方诗意的栖居家园。与沙溪的邂逅让人充满对生活,对剑川人民的真诚感激。

我知道,我还会一次次踏上剑川的这方厚土,还会一次次重返寓居闲逛在沙溪那帧水墨之中。

    因为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