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评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陆永安 > 名家专评

旅法画家陆永安:用一生寻找颜色为中国水墨添彩

时间:2016-01-13 10:51:57  来源:中国纪实网  作者:乐静

 1139952_1428175047Rj00.jpg

陆永安

他出生于第,祖父是教育家,父纤维专家。自幼踏上了画之路,又得艺术刘海粟、文梁、林眠等悉心指。成年后,他万卷——潜心研究中国近代画史,行万里路——游千山万水到法国修,只为寻找那一抹色彩来提升中国水墨画的意境。

他,就是法国无极国文化艺术交流会主席、著名旅法画家永安。2016年新年伊始,永安邀担任“一一路·文化点亮世界”系列活动艺术顾问。1月13日下午,他在新网演播室接受视频专访,介自己的画之路及心得体会。

滋养 博采众家之

永安,1951年生于上海。祖父君秀是教育家,在江阴开学校,直到日本人来了以后,校舍被家逃到上海;父亲陆本勉是知名的纤维专家,在化纤领域做出很多献。

因父亲热衷于画等艺术品的鉴赏和收藏,与一些艺术交往甚深。“像刘海粟、文梁、林眠等都是父的好友,他常一起吟作画。”永安自小在些大耳濡目染,对绘画充满浓厚的趣。

最初引他入的是他的父沈子丞,他对陆永安的画生涯影响深刻。

及沈子丞永安十分敬重,“父是南方画家,一位特有修养的先生。解放前,他是上海中华书编辑画部主任,出版有《画名著汇编》《沈子丞画集》等作品;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中共一大馆长。”

永安回,在他十五六候,认为他在画方面很有灵气,于是就和父商量,他不要太早拜,不要太早定型。“西太早定型的,就会一味地学的学派,会个老就是天下第一,然后不容易去吸收外面的西。”

父沈子丞常跟他,你看我们历代有多少学生能超越老的成就?你看白石的学生都没有超过师父的,因学生要超越老是很有度的。他多看、多走、多悟。

永安从小就学中国文化史,很小的候就画完了整本《芥子园画》,去了北京等其他城市与画大家交流学,懂得南京、浙江、岭南等画的艺术风格,也了解南派、北派有自身的特点。

在上海,永安常向多大师请教并学,同林眠学水粉,与刘海粟学水墨,在文梁第一次学到了如何画油画……他来,与些大家的接触他大大开了眼界。

“我想没有一个人能有我这样的幸运,可以与么多大艺术家交流,从他身上学到画的精髓。”永安感慨,他了解到画不光是传统艺术画中有很多不一的材料,不一的方法。

些老师对他的影响不光是在美上、理上、践上的启示,更重要是些老先生的人品、人格立了榜,影响他一子。

闯荡国外 心中怀揣理想

博采众家之,但最吸引永安的是中国的水墨。在20到30,他重新学了唐宋元明清画史,体会到了唐宋名家作品中的笔墨意境。

“后来我画的思路就是从文人画的思路而来,是从笔墨、从意境的思路而来。从小我就知道,我画是耐人味的艺术,重点是在画外之意,而就是我中国画的典所在,是我所要歌的。”

,中国的水墨;愁,也是中国的水墨。

正是因为对水墨画,永安其的认识更深。“我太明白我中国画的特点是水墨,正因此,我恰恰缺少色彩。”

永安,小他印象最深的是,所有国内名家在作画的候会:“我你来一点点口的洋”,其实这个洋就是从国外回来的孩子上学用的水彩的色。但中国画家来色来之不易,当中国没有更丰富的色,中国的史中大多是水墨的色,缺乏了五彩缤纷的色彩。

所以,在1981年,永安正而立之年,他选择了去世界文化之都——法国留学,在去法国之前,他一直在思考:“怎么在西方色,使我的中国画色彩更加丰富。”永安:“其百年来我的前,包括徐悲鸿去西方、去日本等地取,也是想中国画找到新的元素,使我中国画更丰富。”

在他看来,他的画之路挺利的,并没有遇到太多困

初到巴黎,永安就结识了世界画家无极先生,在随后的七年时间里,他在无极身担任助理,受益良多。

在1981到1983年期永安开始画水墨音画,作了《多芬交响曲系列水墨画》。在无极的倡下,1983年,国际东方研究院举办了个展。当年,他就入了法国名人,并且被邀请为法国艺术家的委,从此入了职业画家的生涯。

永安认为无极之所以称之,是因他的成就入了世界的画史,他在画史中是抒情抽象画的代表,他的抒情抽象融入了方意境,你可以在他的作品中看到虚重、急的技法,从他的抽象画中看到很多传统理念。

潜心中国水墨添彩

为职业画家之后,永安有十年时间依靠画水墨音画生活。然后开始存了一点他来,接下来的目就是游世界。

接下来,他又花了差不多十年的时间,几乎走遍了世界各地所有的博物,看遍了他两三百年以来的典作品。

“一些艺术家朋友在艺术之路上之所以得特别难,在我看来,最大问题是没有懂我自己的史,只要你懂我史,你会知道我唐宋元明清是怎么来的,正如你下功夫去研究西方三百年艺术是怎么演的一,在个基上,再找到自己个性的西,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你就不会走太多弯路。”

永安,如今的他不能全部懂了,因为这是一个学无止境的话题。他的目是:“我的言是要让东西方、老中青三代人都得懂。”

所以,他走了一条今天条路,用西方人的油画、西方人的材料、西方人的色彩理念跟视觉审美的习惯来表达方情怀。“祖留下太多宝,我可以用代的方法,代的表手法来表是我一生斗的目。”

在60之前,永安一直关索居,潜心画。几年,他将作品展示给观众看后生了很大反响,“所有文化界的威人士、世界艺术评论家都从不一的角度来研究我的画,从中看到了我史和未来。”

“有很多众写信我,自从看了我的画之后,生活中增添了一份喜悦,开启了一个世界之窗。”永安表示,这样价是他最大的可。“我很高大家这样的感受,我希望成为继赵无极先生之后的又一座梁,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永安认为,在西方人眼里,他看的文化往往是看我史,最震撼他也是我史。从画角度来,最震撼的是我唐宋代的画,而我近代的们觉得缺少新意。

所以,他希望我的教育除了程之外,能增加一些其他的目,达成中国画最美、最高境界的八个字:“心灵之境,画外之意”。

我个人而言,我更大的理想是通我的画,我把带进时代,带进公众视线,我希望将来我们这个社会是多彩的,特希望我的祖国,将来有一天能从我的作品、我的色彩中找到一个新的理念。”

永安出国留学前的梦想;成名后再回国,他依旧初心不

如今的他已然达成了当初的理想,他着水墨画去了国外,然后着油彩画回到了祖国,找到了那一抹祖国添彩的色,用西方色彩表达了方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