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洲专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黄亚洲专栏

文人这么忙碌,值不值啊!

时间:2015-10-14 09:42:08  来源:本站  作者:黄亚洲

360截图20151014094159654.jpg

高效率、重感情,还要加上注意健康

陈继生


曾经有人撰文提到“亚洲节奏”,形象地叙述了黄亚洲创作的高产是出于勤奋。此类评价我是极为赞许的,然而我又想到了另外两个词:效率和感情。
昨天上午在七古登路的黄亚洲书院,来了两拨客人。一拨是由嘉兴市南湖区委宣传部长陈天英带队来考察、采风的南湖区作家与艺术家,一拨是原浙江生产建设兵团濮院丝厂的战友。哦,接待这两拨客人的同时,还穿插了另一位客人,是原省司法厅副厅长鲍钢,鲍厅长写了本散文集,特地带初稿来请教一下黄亚洲老师,说方便的话能不能为之写个序。
看来黄亚洲老师考虑得很周到,让他的兵团战友早半小时到,先喝喝茶、叙叙旧。嘉兴的艺术家们到了,就开始让他们先熟悉一下书院的环境。于是客人们饶有兴趣地参观包括中国作家书画院浙江分院办公处在内的书院各组成部分,也观看展柜里摆设的书院主人的诗集、散文集、小说集等各类文学作品、国际国内授予的各类奖杯与奖品。黄亚洲老师为表示尊重,自己也充当讲解员。我挤在人群里,和大家一样听得津津有味。
进入正题,参观者们自然是想听黄亚洲老师介绍书院的运作情况以及就文学创作的话题讲一次课。
亚洲的讲课,就像和老朋友聊天,娓娓道来。他满带感情,介绍了两拨到会的人员。嘉兴桐乡的濮院丝厂是他兵团知青的工作地点之一,而嘉兴则是他作为第一任市作协主席、白手起家创办第一本市级文艺刊物而工作过五年的地方。这两个地方当然都是很值得怀念的。怀念当年之余,黄亚洲老师还这样解剖自己:现今从单位退休了,常有人劝说,既然专业是搞文学创作的,不如静静的在家里写,写的都是自己的,大可不必为什么文化活动奔来跑去,你参加一次会议,马上一个半天没有了,参与一个活动,一天又过去了,何必为他人做嫁衣裳呢!黄亚洲说,这个,有道理,我也意识到了,可是性格使然,有时电话来了,也没办法推辞。我这辈子一直是在做文学活动的组织工作,对于一些讨教与邀请,总难以拒之门外。于是黄亚洲又谈到了他创办书院的缘故,也是找一个方便大家搞文化活动的场所,这些年也相继举办了一系列的有关文学与艺术的研讨会、朗诵会、追思会,筹办大运河拍片的启动研讨,连续几年举办与民工作家、残疾人作家共吃年夜饭活动,以“亚洲学堂”的名义为文学爱好者作定期辅导讲座,逐年组织书画家到运河广场为运河两岸的百姓写春联。进行文化考察的嘉兴文艺界人士当然对这些话题很感兴趣,听了无不啧啧称赞。
黄亚洲老师谈得最多的,还是自己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组织工作状况。他在嘉兴地区先后呆了20年 ,自20岁直到40岁,这当然是人生最黄金的时光。他在湖州工作期间先是参与地区文学杂志《南湖》工作,对浙北地区冒出来的一大批文学新秀进行了扶植,到新成立的嘉兴市之后,又创办了《烟雨楼》刊物,那时候缺帮手,连工商、物价、印刷也都要自己跑,后来把朱樵调来做帮手才舒一口气。确实,开创工作千头万绪总是很辛苦的。黄亚洲又说到写电影剧本《开天辟地》的不平凡过程,涉及到具体细节,真是一波三折。黄亚洲老师用幽默的语调谈论着这一切,常常引起到会者会意的笑声。黄亚洲重点指出,无论当初写《开天辟地》,还是几年前参与写作《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都要正视历史,还要以尽可能的解放思想来选取历史真相,不要怕所谓的“暴露问题”,不然,《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所反映的解放军拼力阻止当时的百姓大规模“扑网逃港”、知青卧轨要求回城,就都不能表现了。
在如何组织文学活动方面,黄亚洲老师还谈到了许多逸闻趣事,不时让我们大家发出愉悦的笑声,真是一份文学上的美餐享受。如邀请王蒙参加“第三届浙江作家节”,他连横店在哪里都不知道,“什么叫横店?”后来应邀到了活动举办地浙江横店,感动之余,就挥笔题词“横店是个好地方”,直教当地的活动赞助者连声叫好。
参观考察结束,我看来自嘉兴南湖区的那位陈天英部长很有点激动,高度赞扬了黄亚洲老师的人文情怀,表示在座的作家都要以实际行动参照学习,将今后的文艺组织工作做得更加精彩。
中午在附近的公司食堂就餐。我有滋有味地吃着,思绪又扯到了黄亚洲老师的“高效率”和“重感情”上。一个上午同时接待三拨儿客人,不是提高效率吗?就近午餐,即实惠又方便,这样的安排不是很注重老朋友、老战友的感情吗?
确实,兵团濮院丝厂和嘉兴文艺界都是黄亚洲工作过的地方,他也总是念念不忘。凡这里出来的战友或同事若有所求,他总会鼎力相助。由此我突然明白:效率和感情,不正是黄亚洲老师创作的最好写照吗?正犹如两个抓手。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抗战时期李向阳手中的两把快抢,所向披靡。
就说效率吧,黄亚洲老师一年中至少出版两本诗集或散文集,在写作长篇小说《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时,多次往返北京与杭州的途中,硬是数次挤时间在中途的“曲阜东站”下车采访,见缝插针,为曲阜当地写下了一本诗集《我为孔子故里歌唱》,做成了曲阜孔子文化节的大会礼品,一张颇有特色的曲阜对外交流名片。这不可谓效率不高。
而谈到重感情,他为不相识的“京访”人员、复员老军人老刘的户口落实问题四方奔走,为四川抗震救灾时的一家幼儿园重建问题振臂高呼,为留乡浙江知青解决连续工龄问题写政协提案,在他文学作品无不透露出浓重的感情色彩。
我午饭后不久就离开了书院。后来听说,昨天下午,他又连续接待了三拨客人。第一拨是杭州歌舞艺术剧院院长崔巍带队的艺术主创团队,是来讨教舞剧《遇见大运河》的修改问题的,还现场向黄亚洲颁发了聘书,要他当这台舞剧文学顾问,并要操刀再改一稿。第二波客人是他的亚洲学堂的部分学生,集聚在一起商议一家诗歌网站的上线问题,黄亚洲要作指导性发言。第三拨客人是他多年不见的小学数学老师、后来大名鼎鼎的功勋教师张天孝一行,他们也是来向黄亚洲讨教如何写好《张天孝评传》的,据说黄老师又答应在作品完成后给写序言了。
坐一天书院,接待六拨来客,承诺下一大堆文化任务,真不知道黄亚洲老师再用什么样的时间来处理这些答应了事情。再听说他这个月的下半月还安排了这样一些任务:为杭州市的文艺骨干培训班讲课、去温州苍南讲课、去洞头出席海钓大会并为当地旅游局写一篇美文、去西安出席全国杂文协会年会、去白马湖参加一个散文研讨会、参加杭州影视家协会换届会议并受邀担任艺术指导委员会主任。本月一共还有17天时间,怎么安排得过来呢,况且他是孝子,还要参加子女们在住院母亲病床前的陪护,次次都不落下。我想,黄亚洲老师是不是每天开夜车都比较晚?这两天他说颈椎有些不舒服,左肩有点酸痛,可能就是过劳的佐证。
常听到有人感叹黄亚洲老师的精力充沛,不仅仅是诗人、作家,还是一个出色的社会文化活动家。然而作为学生的我知道:黄亚洲老师一直遵循他“轭行是福”的人生信条,而 “效率”和“感情”正是其力量的源泉所在,但是,健康总还是首位,为了自己更长久的文学与别人更长久的的文学,还是要注意身体的保重,作一些减法。
 

2015.10.13
 
(5)mmexport1444732954004_调整大小.jpg
 
(6)mmexport1444732961143_调整大小.jpg
 
(7)mmexport1444732958058_调整大小.jpg
 
mmexport1444732992260_调整大小.jpg
 
(8)mmexport1444732988477_调整大小.jpg
 
(9)20151012_115740_调整大小.jpg
 
(2)u=4253009087,2391474723&fm=21&gp=0_调整大小.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