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活动

观点 | 主旨论坛 - 2019文化创新科技论坛嘉宾发言集萃

时间:2019-11-04 09:39:10  来源:文化新业态  作者:

嘉宾合影
 
11月2日,由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指导,深圳市委宣传部、南山区人民政府、深圳大学主办,深圳大学社会科学部、文化产业研究院、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与南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协办的“2019文化科技创新论坛”在深圳举行。
本届论坛以“数字人文与文化创新”为主题,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两岸三地的知名专家学者、业界人士400余人齐聚本届论坛,共同围绕相关议题展开热烈对话。
本届论坛设计了主旨论坛、学术论坛跨界论坛三大板块,其中主旨论坛分为“数字人文与人工智能艺术”和“数字人文与未来艺术”两个单元;学术论坛分为“数字人文与传统文化”和“人文湾区与文化创新”两个单元;跨界论坛分为“数字人文与科技创新”和“数字艺术与文化创意”两个单元。
下面摘录主旨论坛发言嘉宾主要观点,以飨读者!
 
主旨论坛(一)
主题:数字人文与人工智能艺术
 
 
主持人:魏建
山东大学教授,《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主编
 
评议人:花建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谭力勤
 
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终身教授,美术部共同主任谭力勤教授以《科技奇点冲击下的强与弱人工智能艺术架构开凿》为题,提出人工智能艺术在科学奇点的冲击下将重构艺术、艺术家与创造力。他将人工智能艺术分为弱人工智能艺术、强人工智能艺术、超级人工智能艺术,其探索范畴包括AI与万物交互艺术、仿生构建艺术、生态环境艺术等。从构架特点、智能特征、发展历程的演变中,他认为在科技弱智能接近或超越人类智慧而演变为强智能或超级智能状态时,人工智能艺术的架构定义以及创作美学内涵,都将面临解构与重构。
 
Terry Flew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传播与创意产业教授、国际传播协会主席 Terry Flew教授以《数字时代的创意创新、信任和伦理道德》为题,指出了数字时代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他于此产生的信任、伦理问题的相关思考。在数字人文与创意创新的关系探讨中,他指出产品服务的创新要强调审美与文化的根源性。在肯定技术对创意创新积极作用的同时,他也提出了数字创新是否会对文化造成破坏的担忧。数字平台的兴起对传统媒体的公信力造成了冲击,然而在传统媒体公信力下滑的同时,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的信赖机制也在逐步建立。面对数字时代中科技、创意的快速发展,如何重新建立一套以适应未来的信任、人文和伦理机制将是人们持续探索的重要问题。
 
黄鸣奋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黄鸣奋教授以《我国科幻电影的黑客想象》为题,围绕着科幻电影中的黑客形象展开论述。在数字人文背景下,年轻人渴望通过信息共享推动文化创新,从而诞生了最早的黑客。随着各国信息安全建设,从而逐渐引发了大众对于黑客伦理问题的探讨。中国科幻电影中黑客形象在随着现实中技术的变革,探讨未来社会技术对人类的影响而形成,黑客电影中的技术幻想即是对现实的强烈冲击,也代表着技术领域中的前瞻性。他认为,黑客电影为我们提供的不仅是单纯的视觉冲击,也引发我们对于现实技术问题的深刻思考。
 
李凤亮
 
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讲席教授,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李凤亮教授以《多维视野下的数字人文》为题,回顾了数字人文的发展历程,探讨了数字人文背景下科技人文关系的新变化,以更加宏观的视野从价值论、审美论、产业论和生活论四个维度提出了他对于新时代数字人文的思考。他认为,要推动数字人文的发展,需要构建良性的数字人文生态,在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技术为载体激发创意增值,增进文化交流,通过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助力非遗传承。
 
 
主旨论坛(二)
主题:数字人文与未来艺术
 
 
主持人:管宁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福建论坛》总编辑
 
评议人:向勇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François Colbert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管理委员会主席、国际艺术与管理学会主席、加拿大蒙特利尔高等商学院国际艺术管理项目负责人François Colbert教授以《数字时代的文化艺术营销:动态与趋势》为题,围绕着艺术与营销讲述了当今数字技术如何为艺术营销赋能。以沉浸式艺术与仿真艺术为例,他指出技术在艺术营销中的工具职能,技术如何帮助链接我们与艺术家的世界,以及艺术家如何通过技术延展自己的世界。技术能够帮助艺术营销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进入到情感经济时代,人们借以技术媒介更好地体验到自己的情绪,获得情感共鸣。他强调,在艺术作品中,营销与技术都是一种工具,最重要的是艺术品本身的意义和人的情感体验。
 
夏燕靖
 
南京艺术学院夏燕靖教授以《时尚何以先觉、先行、先倡 : 关于时尚与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的思考》为题,提出时尚作为稀缺资源,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构成与发展中是不可缺失的核心要素,应当注重时尚与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他对时尚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时尚与生活、时尚与产业的关系,认为时尚产业是涉及技术、创意、审美、传播和消费诸多环节的放射性产业链,不仅是对各类产业的整合与提升,更是人类文化的当今呈现。时尚产业的价值在于对其所包含的文创产品实现全方位的商品化运作,因此时尚不仅是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辅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王金会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文艺学科执行主编王金会教授以《艺术的数字丈量:人工智能与艺术发展》为题,从期刊研究的角度提出了自己对于数字人文发展的思考。人工智能在2017年就已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热点,近年来其应用更是拓展到医学、军事学等诸多领域,从而形成了多篇不同研究视野下的期刊论文。她认为数字技术的发展对艺术创作、艺术审美、艺术的当下与未来的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未来基于一种什么样的理念去审视艺术学科的发展是需要人们思考的重要问题。
 
Robert Blocker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战略领导力教授、音乐学院院长Robert Blocker教授以《音乐与科技》为题,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音乐与科技的联系不仅可以促进音乐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科技可以帮助音乐实现更深层次的应用,其中音乐与人文的深度结合,赋予了音乐更持久的生命力。创作者在数字时代创作音乐的过程与以往相比,亘古不变的是感情的投入,是同理心的倾注。音乐正因为这些宝贵的特质,成为包容性极强的艺术形式,而技术的加持,可以让音乐给人类的发展带来更多机会。最后,他以音乐借助科技手段,实现治疗疾病、传播音乐教育等案例,说明音乐与科技的结合可以更好地发挥音乐的人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