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洲专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黄亚洲专栏

访谈黄亚洲: 旅游既是你的视线,也是你的思想

时间:2015-09-06 15:24:40  来源:本站  作者:黄亚洲

360截图20150906152514655.jpg

 

访谈黄亚洲:

旅游既是你的视线,也是你的思想

江南旅游 记着:张琳

 

 

生于上世纪40年代末的黄亚洲,曾是我们的父辈年轻时崇拜的作家偶像之一。在文化贫乏的年代,他的小说、诗歌以一股独特的清新之风风靡浙江内外。用记者母亲的话来形容,对他们这一代年轻人而言,只要谈到“黄亚洲”三个字,那是要用45度来仰望的。

自上世纪70年代初入文坛后,黄亚洲的文学生涯便一发不可收拾。诗集《行吟长征路》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诗歌奖长篇小说《日出东方》获国家图书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上世纪80年代他开始涉足影视剧创作,至今已有电影剧本《R4之谜》、《开天辟地》等15部作品搬上银幕。其中电影《开天辟地》获第1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特别奖电影《邓小平1928》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电影《落河镇的兄弟》分别在德国、美国、埃及的相关国际电影节上连获四奖,去年底摄制完成的新片《上海1924》一问世便摘取了第十届中美电影节的最佳历史故事片奖;而去年夏天在央视播出的长篇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更是赢得了高收视率的口碑以及许多情不自禁的泪水。

黄亚洲的影视作品以历史题材为主,势磅礴大开大阖波澜壮阔间又见儿女情长。在通俗文学盛行的当下,他的作品保持了作家的独立性,富于思想内涵,并有文献价值。而诗集,他也已经出版了18部,除鲁迅文学奖外,还获得了李白诗歌奖金奖、屈原诗歌奖银奖,等等。

对黄亚洲的采访,是在其隐于杭州古运河边的书院内进行。书院精致优雅,书架上整齐摆放着的各种书籍和琳琅满目的奖杯,窗沿紫红色的蝴蝶兰正在清静的屋内释放着美丽。在淡雅的书香、茶香、花香陪伴下,记者和黄亚洲老师一起谈诗论画、说旅论游。

记 者:黄老师,您的创作题材非常广泛,其中不乏旅游题材,长诗如《秘鲁:我的马丘比丘》,诗作如《重庆十五吟》《琅琊山二十唱》《呼伦贝尔纪行十四首》等等。您的创作灵感来源何处?

黄亚洲:说起旅游,我很喜欢。目前我的旅游生活,大多还是结合公务采风活动进行的。到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就会信手写一些。有了感觉,不写下来,手痒。其实,各地的代表性景点,都包含很多的人文内容,譬如我们杭州的雷峰塔、岳飞墓、武松墓、苏小小墓,哪一个没有动听的故事?我在旅游时,就喜欢顺着有形的景物进入历史,不管深浅,总想把现实与历史扭在一起思考一番。因为,在我看来,每栋历史遗存都是当时人们的情感、价值观和力量胜负的总和。然后,我就喜欢用随笔、诗歌这样的文学载体进行感想的记录,并试图通过传媒传达出去,让我的一点感悟与读者分享。这是我在旅游时很乐意做的一件事。说实在的,旅游,既是你的视线,也是你的思想。

举个例吧。去年应邀走山东德州,搞个创作讲座,因为时间安排紧,前后逗留不到18小时,所以只能在离开前仅有的一个多小时,赶紧参观德州博物馆,不然对从未到过的德州一无印象,岂不遗憾。一进博物馆,对馆内展品就深有触动,尤其看到当地独有的“德州黑陶”各色器皿和一则关于“具丘山”的照片资料,印象尤其深刻。看完后我上车赴京,就在高铁上写成“德州二题”两篇诗,后在《德州日报》上刊发。我写这两首诗,不仅是写看到的东西,主要是企图把握关注事物背后隐藏的情感与意义。黑陶起源于龙山文化,距今有六千多年历史,是中国陶艺奇葩;而具丘山,虽是小土坡,却是人工垒的,是当年为大禹治九水特意垒的的治水瞭望台。这就非常有意思,诗句情不自禁地在脑海里蹦出来。诗歌代表了我对当地历史文化的思考,所以德州日报不仅发表时加了编者按,甚至同一张报纸在一周内两次刊登,编辑说是应热情的德州读者之约而再次刊登,这在我是没有想到的。总之,我努力挖掘这两个题材背后的东西,争取挖出一种文化内涵,所以才获得了德州读者的称赞,因为他们太熟悉黑陶了,但却没有料到别人会这样来把握黑陶。所以,你面前的对象,既要进入视线,也要进入心灵。

诗的题材,来自所见所闻,但,必须完成一种艺术的升华。这是“行万里路”的一个奇妙而又愉悦的体验。你提到我诗集《行吟长征路》2007年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是的,也是这样。这个诗集,是在2005年中国作协组织的作家“重访长征路”途中吟诵而成的。在这个“重访长征路”的活动中,我是在一边走一边看一边写。作为团长,当时带着“第二团”的20多个作家从遵义一直走到四川的雪山草地,一路非常精彩,因为这一段不同于开头的“第一团”所走的,也不同于后来“第三团”所走的,这一段包括了娄山关、天险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彝山会盟、巧渡金沙江,以及艰苦卓绝的雪山草地。我本来的任务是带好团,出发前也计划途中写七八首诗,没想到一写就是几十首。后来,为了补上我没有走过的由“第三团”走的那一路,我又自己一个人“重访长征路”,趁去宁夏张贤亮那里开中国作协主席团会议的机会,会后留下数天,独自走了六盘山、会宁等地方,又写了一批诗作,完成了对70年前人类意志的一次情感致敬。这本诗集两年后获了个鲁迅奖,当时也没有料到。但是,把所见所闻,人们谈论了几十年的东西,再用新的表现角度把它给表现出来,也是饶有兴味的事情。这就需要提炼,光用眼睛不行,还要用心。

记 者:旅游对您的写作有很大帮助吗?

黄亚洲:旅游对写作当然有帮助,帮助大着。古人就强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以消化历史的方式增强阅历,行万里路是同时以消化地理与历史的方式增强阅历。当代旅游,就是“行万里路”。通过旅游,感受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风貌和民俗风情,深化对各种现象的思考及认知能力。别人称我为“行吟诗人”, 走哪里写哪里,这也是一个客观事实。没有行,就缺少吟,行是吟的前提。旅游是当代作家写作的重要内容,与我本人的各种写作,更是休戚相关。

记 者:旅行中您最喜欢的是山水景观,还是建筑?

黄亚洲:喜欢山水,山水多好。但是相比较,更喜欢建筑。建筑是人们对这个世界作出的反映,里面浓缩了历史与价值观。通过各种不同性质的建筑,能感受当时人们的某种思想感情、价值观念,以及能设想与思索它在某个历史阶段究竟是以什么方式存在的,对今天有什么思想意义。

可以说,建筑承载着人类历史,历史承载着当代作家的感情。古寺、教堂、碑塔、遗存,都得好好看看,这就是一部部有插图的大书。所以,旅游是作家思想活跃的基石,缺它不得。

记 者:除了诗歌创作,很多观众也喜欢看您创作的影视剧。您做过大量的影视剧编剧工作,影视剧需要矛盾的冲突才能吸引观众。在这方面您是如何创意的呢?

黄亚洲:哎呦,你这是一个大问题。

总的说,影视剧,是一个由画面组接的故事。要把故事说好,不容易。故事要说得感人,观众要有共鸣,否则就容易变成纪录片,变成“政策研究”, 观众哪里肯买账。一部戏的创作,对编剧也是一种历练。我愿意在大量翔实的材料上,努力进行艺术发挥,营造戏剧冲突。譬如《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有3只鸭子的故事,这就是一种艺术虚构。

具体说是这样的,我们在剧中设置了邓小平亲自视察广东农村的这一情节。邓小平车队到了农村后,手忙脚乱的村干部赶紧组织人员敲锣打鼓迎接。匆忙中忘了墙上“继续批邓”的大标语没有抹去,只能慌忙用身体挡住邓小平发现当地有只准农户养3只鸭子的规定,如果有4只鸭子,那就属于资本主义。我们设计他在此次调研中,发现了农户施大妈将自家超出3只以外的所有鸭子都捆了嘴与足,防止出声而被发现。施大妈在“败露”后一个劲的求饶,使得邓小平心里很不好受,怎么还会有这种荒谬的政策要求呢?当地干部还认为这是天经地义。于是邓小平回到广州后,特意请广东省委的领导吃饭,第一道菜就是“鸭汤”。他问在座的同志“好不好吃?鲜不鲜?”回答都说“好吃”、“鲜”,然后邓小平说这鲜美的鸭汤就是老乡家里养的第4只鸭子,即“资本主义鸭子”。这样的剧情设计,没有说教,但可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观众也认为感人至深。

希望你们对电视剧横挑鼻子竖挑眼,多提意见,这样中国的影视艺术才能进步。

记 者:有一段时间网上有人贬低雷锋。认为雷锋是宣传出来的,雷锋精神是人为制造出来的。而您怎么会想到写雷锋这个老题材呢?

黄亚洲:写《雷锋》首先是应人家的约请,再者,也是受汶川地震后全国人民抗震救灾精神的感召。当时作为中国作协“抗震救灾采访团”的副团长,我随20多个作家赶赴汶川现场,每天在瓦砾和眼泪中穿梭采访。在灾区10天时间里,我亲眼看到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不畏艰险、勇于助人的好人好事,那些体现大爱的消防红、天使白、橄榄绿每天都激动着我,也坚定了我写《雷锋》的欲望。汶川回来后第三天,就编成了诗集《中国如此震动》,后来就由作家出版社火速出版。汶川地震还没有满月,这部诗集就出现在了抗震救灾的现场。这也算是中国最早出版的一部反映四川抗震救灾的个人诗集。而同时,我已经赶到沈阳、长沙等地,实地参观、采访、收集有关雷锋事迹的资料。我写长篇小说《雷锋》的过程,也是自己心里激动的过程。比比雷锋,我们差太远了。

雷锋这个人啊,代表着生活中的温暖,说明我们这个社会中有利他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的强大存在。如果生活中人人都冷酷,都只扫自己门前雪,想一想,那会是什么样的局面?写雷锋,就是要树一根民族精神的标杆,让现在的80、90后都知道中国有这样一位时时想着帮助别人的人,进而从他身上汲取到仁爱与奉献的精神养分。不要轻易就说“雷锋是人为制造的偶像”之类的话,说这话的人,如果有一次不幸倒地,渴望救助,你是希望路过你身边的人都是目中无人的过客呢,还是有一个学雷锋积极分子在其中?应当好好想想这个现实问题。

眼下,旅游处在大发展时期,我们搞旅游的、去旅游的,也需要发扬雷锋精神,多想想他人,多助人为乐,这样才能维护好一个团队。你“行万里路”总不至于总是一个人单打独斗吧?

谢谢你的采访,祝《江南游报》越办越有特色,你们的报纸是我们旅游的永久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