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纪实

云南河口回应“3亿拆文化长廊”:资金未被浪费

时间:2014-06-23 13:55:31  来源:云南网  作者:

6月21日,施工人员对第一批协议拆迁的14套房屋进行拆除。 新华社发

6月21日,施工人员对第一批协议拆迁的14套房屋进行拆除。 新华社发

原标题:河口再回应“3亿拆文化长廊”

河口3年前投2.7亿元建成的文化景观长廊近日花3亿多拆除一事引起高度关注,舆论质疑这一建一拆之间纳税人近6亿元就打了水漂。新华网“舆情在线”监测系统显示,该事件成为6月20日最热新闻事件的第二位。昨日,河口文化景观长廊改造提升工程项目发言人、河口县住建局副局长刘建雄就此事回应称,这种说法是误会,财政资金并未被浪费。

“当初建的2.7亿元是招商引资,并没有动用财政资金,也就是纳税人的钱。”刘建雄表示,现在政府从开发商那里赎回来,是等价值的市场交易。将要花的3亿元确实是财政资金,但商业用途要转化为市政公共工程,政府必须通过赎买,这是依法办事,政府没有道理不给予开发商相应的赔偿就收回公用。

刘建雄表示,一建一拆并未浪费近6个亿,反过来开发商是为河口人民作出了贡献。

他称,实际工作中政府与开发商争议的焦点,并不是公众舆论所说的“浪费”问题,反而是开发商认为补偿费低了,只按当初建设时的实际投入补偿而未按现行市场价,政府捡了便宜。

刘建雄表示,按现在的价格计算政府只花3亿元未必能建得起这么大面积的市民公共绿地空间。“不过,开发商并未在此问题上过多计较。”他说,开发商投的2.7亿元,主要是把过去河边的乱石滩开发成了熟地,实际上地面建筑花的钱并不多,而商户自己私搭乱建的违法建筑,政府依法是不予赔偿的。因此,假使当初没有招商引资,现在政府才开始来建设这个滨河公共绿地,考虑到物价上涨的因素,整理土地、绿化美化等,还是要花这么多钱。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并没有浪费。

“全国各地多少工厂被关闭、高炉被炸掉,你说这是‘浪费’吗?但这是优化产业结构、经济转型所必须的。”刘建雄举例反驳舆论质疑,并表示这并非折腾,一建一拆之间,反映的是中国在城镇化理念上新的转型和进步,是一场“观念之战”。

热点问答

●是为追求GDP,新任领导求政绩吗?

刘建雄:首先,先前的这些沿河商铺并非是大家认为的政府投资的市政公共工程。它不是政府投资的,而是开发商投资的;不是市政公共工程,而是一个商业工程。我们现在从开发商那里赎回来,恰恰是要把它做成一个市政公共工程。其次,这是在本届政府任期内的一个主动实现城镇发展理念转型的行动,主要领导未更换,不存在一任追求一任“政绩”的问题。

●为什么不等几年再拆?

刘建雄:既然已下决心要探索从“发展型”转型为“民生型”的城镇化新路,市民要求还公共空间于民的呼声又特别强烈,那么为什么还要再拖上十年八年、让市民一年又一年地对政府失望呢?不能因为开发商要赚钱、政府要税收,就置市民群众的呼声于不顾,应该立行立改,这才是政府的应尽之责。

●这是决策失误吗?

刘建雄:理念转变、经济转型,不能简单地以对错、失误来论。比如,这个项目毕竟是对河口经济有利的,假设我们不从民生考虑去主动“拆商还绿”,那是不是就没有人会去追问决策是不是有失误呢?“第一个吃螃蟹者”总是会惹来非议。几年后或十几年后,人们再回过头来审视,才能真正体察到这一事件的历史价值。

●长廊拆除以后准备怎么办?

刘建雄:按照规划,它将建设成为绿地公园和市民的公共活动空间,真正做到还景于民、还绿于民、还公共空间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