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纪实
马胜荣:合作信任是建设“一带一路”的关键词
新华网北京1月27日电 “文化点亮世界”系列活动发布会暨“人文光芒·艺术绽放”高峰论坛26日在京召开。新华社原副社长马胜荣在会上表示,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是广泛而具体的,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是这个倡议的关键词. 马胜荣说,文化交流是实现这些目标不可缺少的部分,文化交流本身是一种传播活动,但它与新闻媒体的传播作用是不一样的。“我认为文化点亮世界系列活动的新闻任务是再传播,实现活动本身的再传播,使更多人在更大范围内了解这些活动,从而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明在文化领域的相互了解,进而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 他指出,新闻媒体在文化点亮世界系列活动中主要的任务有两个方面:一是组织者,二是传播者。“我个人认为在传播过程中,有这么一些方面应该重点思考:第一,应该重视文化活动的传播效果。我们经常说传播离不开一个非常时髦的话叫讲故事,觉得在文化传播过程中要讲好每个故事,并不是要求我们每篇稿件,每个消息成为一个故事汇,而是将文化报道内容具体化,扎实而不是空洞,具体而不是概念化的表述。”讲故事是新闻报道的基础方法之一,在英文里写报道就是写一个故事,而传播重要的是客观而公正的讲故事,同时,好的故事和不好的故事一起讲,不是讲童话般的故事,这样的报道才会有公信力和影响力。 第二,对媒体的话语影响力要有客观认识。媒体有独特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媒介的话语权影响力是指大众传播事物在公共话题下享有客观、公正描述表达的权力。同时,媒介影响力和话语权又是有限的,因为媒体活动和话语权受到信息与受众的限制。媒介本身是一个界线,处在中间传播环节,发声受到信息源的重要影响。媒体不可以,也不可能违背事实去描述新闻事件。话语权受到事实本身限制,这种限制是必要的,从这样的理解出发,新闻源和媒体的影响力、话语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第三,如果上面两个方面都做得比较好,就有可能增强我们的国际话语权。“国际话语权我个人思考应包括两方面要素,一个是权威,另一个是合理表述。”表达要有人听,并且相信,这才构成了我们的话语权。国际话语权与国际传播新秩序有着密切关系。冷战结束以后,随着国际传播的变化,话语权有了很大的变化。实事上,尽管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深知在处理国际事务中都要有话语权,但国际话语权同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如果我们用好话语权,我们就可以增强中国在国际场合发声的影响力。” 综上,“我认为新华网主办的‘文化点亮世界’系列活动,是一种创新,也是新华网作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在履行自身的责任,发挥媒体平台的优势,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 |
相关阅读:
·中国美术协会副主席何家英:中国美术的国际影响力在加强 2016-06-24
·“一带一路”文化点亮世界活动兰州专场干货语录集锦 2016-06-24
·荆克:“大国工匠”“中华老字号”——寻找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016-06-24
·“文化点亮世界”系列活动兰州专场论坛成功举办 2016-06-24
·著名绘画艺术家陆永安正式受聘“一带一路,文化点亮世界” 系列活 2016-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