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幻灯片图片
玉魂雪魄质 风彩欣万家
赵彬,山东巨野县人,字忆安,自号“麒麟阁主人”。长期在首都新闻媒体工作,先后供职于北京青年报《北京青年周刊》、农业部《百姓月刊》、中国太平洋学会《太平洋学报》、文化部《文化月刊》、《中华翰墨》等媒体担任美术编辑、记者、编辑、主编、总编等职务。业余时间坚持艺术创作,擅花鸟,尤长国画牡丹。先后师从山东曹州书画名家邓雨、高冠岭、谢孔宾。并通过各种途径向国内知名的艺术大家虚心求教,在绘画创作上得到贾平西、张志民、朱麟麒等名家名师指点,受益良多,造诣匪浅。
牡丹自古就被人们认为是“繁荣富强,吉祥幸福”的象征,万花丛中,牡丹独享着 “国色天香”的美誉。国人公认牡丹为“花中之王”、“国花”。牡丹画也会带给别人喜气、幸福和安康。因此,牡丹一直以来是历代中国画家描绘的重要题材之一。在中国绘画史上,也涌现过许许多多以画牡丹而千古流芳的国画大家。 作为一位新闻工作者、画家,赵彬长期以来,利用业余时间笔耕不辍,并博采众长,逐步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他反复精研众多名家的作品,细心揣摩精品牡丹画的布局与着色,将各式牡丹的形态、花色、特点融于心、融于墨、融于梦中也盛开的牡丹上,正是有了这样的心劲,他才在勾皺点染间画活了牡丹,红白黄绿各相宜,黑紫粉蓝竞春色。使得他笔下的牡丹雍容华贵、栩栩如生、气质高雅。 众所周知,画牡丹画俗易得,雅难求。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赵彬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始终在寻找着一条途径,一条不失牡丹绰约风采的同时,更能表现其神韵而又能摆脱俗格的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欣赏赵彬的牡丹,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生气逸发、古趣盎然、姿致别具的佳作;格调自然高雅,毫无矫揉造作,简洁墨色中的牡丹花,温婉绽放,暗香袭人,充满了富贵祥和的气氛。色彩艳丽却不媚俗;婀娜多姿却毫无矫情;温暖和谐却不失清馨。令人顿觉神清气爽,眼前豁然一亮。 中国画艺术的评品标准,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讲格调。古人论画说:“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庸则庸,俗则俗矣。”意是什么?意就是思想。而思想又包含有认识与理想两部分,前者重理,后者重情,意正是理与情的统一。中国画论历来重“立品”,也就是因为艺术家的思想境界和思想情感决定着艺术家作品立意高低,品高则意高,意高则作品的格调才高。 赵彬生于牡丹之乡,其牡丹文化自小就扎根于脑海,他的艺术生涯与牡丹结下不解的情缘。相传武皇当年冬游上苑,令百花齐放,唯牡丹“独不奉诏”。其不媚权贵,不趋炎附势,特立独处的个性很令他敬佩。赵彬痴情牡丹画20余年,他不仅着迷于牡丹的华贵绚丽、艳而不俗的国色天香,更是欣赏它的傲骨气节。牡丹是中国的国花,是国人心中难以割舍的情结,更是中国这个国度诗意的精神坐标和文化图腾。国人对于牡丹的情愫,发于心,诚乎情,与其说是审美意蕴的自然流露,毋宁说是对人文精神的传承、文化根脉的维系,体现的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情趣、诗意的人文情怀。古往今来,文人骚客歌咏之,丹青妙笔摹画之,人们把对牡丹的艺术感悟、对美的憧憬与向往升华为一种情感、一种意象、一种文化。这种一脉相承、蔚为大观的牡丹文化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融合交汇,在中华这一丰厚的文化沃土中,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丰富了历代国人的审美情感与心灵世界,更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多姿多彩的生活情趣和如诗如画的浪漫气息。 赵彬的牡丹作品,发轫于一个中华儿女对牡丹的深情挚爱,肇端于一颗艺术心灵对自我的不断超越。他用唯美的笔墨语言追逐牡丹内在美的律动,以内在的艺术激情感悟国色牡丹的神韵,别出心裁,厚积薄发,既有浪漫主义的气息,又有理性精神的色彩,在传统与现代的互动中追寻至真至美的审美取向,抒写了一曲对牡丹回肠荡气的深情礼赞。 如果说赵彬的作品立意体现了他“双品皆优”的艺术格调的话,那么,赵彬的艺术风格则是构成他艺术格调的另一面。艺术风格是画家对美的独特感受和独白表达手段的高度统一,它是由画家独特的生活经验、审美情趣、个人气质及艺术修养的条件来决定的。艺术风格又与作品立意融为一体,体现出艺术格调的高低。 赵彬先生艺术风格的第一特点是清爽简洁。古人讲画贵有“清明腴润之气”,赵彬的画正是具有不浊不脏、不躁不火、不干不涩的清明腴润风格。他用笔墨如同他淳厚、质朴的为人一样,执着而深厚,但不无洒脱清新之气,通体之中清爽宜人。 赵彬艺术风格的第二特点是浓艳而淡雅。他从所表现的艺术形象实际需要出发,利用他深厚的绘画功底,对多种颜色进行了大胆地调配使用。尤其是他画的牡丹花,多达十几种颜色,“百般颜色百般香”。当然,用色多不一定就是成功,关键在于赵彬笔下的各色牡丹或浓艳典雅、或淡泊清逸,都不是纯客观地表现物象固有色的特征,而是着重于掌握自然现象中色彩的对比效果,来加强主体的表现力。形成一种既清新生动,又变化多端的艺术特色,达到“丽质不媚俗”、“高雅又清新”的艺术境地。 赵彬艺术风格的第三特点是质朴而流畅。流畅的用笔,也许是最能传达艺术家的才气和丰富的生活情趣的了,但流畅如果滑向轻飘和尖薄,必然会表现为油滑浮浅。所以,在笔墨技巧中流畅又不失厚重质朴则是比较难能的了。赵彬自幼受艺术熏陶,二十多年来,又对古今名家的作品精心揣摩,在学养和艺术上,日趋兼容并涵、融会贯通的境界。可以说他像了解自己一样了解和熟悉他所表现的艺术形象。凡他所画,的确“吐纳英华,莫非真情”,一旦落笔,必致物我为一,神与物游的境界,因而落笔稳重沉着,行止有度,自有一种自然质朴、不雕不琢的特点。同时,赵彬又注意作品的抒情性和深沉情感的倾吐,故又不拘于一枝一叶之得失,以意使笔,“人心之动,物使之自然”,使质朴厚重之笔与流畅俊逸的情思交汇为一,形成他质朴厚重与流畅俊逸的艺术风格。 罗丹说过,只有性格的力量,才能造就艺术的美。赵彬就是以豁达的情感,豪放的个性画出时代的精神,以神韵为魄,显示出性格的力量美,拨动人的心弦,牵动人的情感,洋溢着感人的艺术魅力。正是这种“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让赵彬在牡丹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绘画是一种情感艺术。只有在自己的作品中倾注了感情,其作品才能由眼入心,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一句话,画品即人品,人品验画品。从新闻工作走进绘画的天地,赵彬的一颗心都融进画的世界了,还有什么样的牡丹画不出神呢?名花倾国露华浓,形神意合赋神韵,这就是赵彬的牡丹画。(文/孙勇)
相关链接:
赵彬主要艺术成就: 2011年11月,接受购物导报专访并以《“一心二用”传媒人的艺术情结》为题整版刊发了其近年来创作的作品。 2013年6月,题为“中国梦”的国画牡丹,荣获“全国首届中国梦想杯书画大赛”银奖。 2013年5月,受邀参加山东省菏泽市首届曹州百杰书画家精品展,参展作品入选《首届书画百家赏析》大型图书集。 2013年6月28日,菏泽日报文化版头条刊登其事迹。 2014年5月31日,题为“国色春梦”的6尺国画牡丹荣获“中国梦·书画情”首界强国复兴全国书画大赛优秀奖。 2014年10月,题为“中华锦绣 国色春梦”6尺国画牡丹作品荣获第十届金鼎奖全国书法美术大奖赛金奖,并被授予“中国美术百杰”称号。 2014年11月29日,其创作的6尺国画牡丹“国色富贵满园春”参加由北京聚砚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北京润红东方书画院、北京胜源拍卖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砚墨春秋》当代艺术家优秀作品公益展拍会。 |
相关阅读:
·中华雷锋志愿者 2022-01-07
·从新年贺词看非凡中国 2021-12-31
·2021,了不起的你 2021-12-17
·一起向未来!2022北京冬奥会 2021-12-16
·高擎民族精神火炬 吹响时代前进号角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202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