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中国男篮"加练"折服队员 运动专家讲解文化课
在新帅宫鲁鸣的率领下,新一届中国男篮国家队的集训目前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训练内容却引发了外界的热议。首次入选中国男篮的辽篮小将贺天举表示,“每天结束艰苦的训练,大家还得加课,但这一做法没有让我们喊累,反而很受欢迎。” “你们穿上国家队球衣,胸前‘中国’这两个字不是代表个人,而是代表国家。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以身作则。”这是姚明在“课上”对第一批入选的男篮将士说的一句话。贺天举认为,从老大哥口中听到这样的鼓舞,比训练场上的技术传授更加受益。宫鲁鸣接手球队后,工作重点之一就是重塑男篮风格,第一步是提振队员们的精气神。本届国家队管理班子选择姚明作为顾问之一,看中的就是他身上的正能量和领袖般的感染力。 宫鲁鸣认为,训练不仅要提高身体素质和技战术能力,更要强化思想文化知识,如此才能事半功倍。中国男篮每周定期给运动员组织两次业务学习,每堂课45分钟,由聘请的运动专家讲解和运动相关的各种知识,学习科学训练方法、运动康复、营养常识等。 贺天举是首次入选国家队,前一段因为手臂的老伤复发,只能暂时离队治伤,但他对国家队的“加练”竖起了大拇指:“营养学、运动生理学、解剖学……都是第一次接触。”贺天举并不觉得这些课程给队员造成了额外的负担,“在艰苦的训练之外加课,非但不觉得累,反而觉得非常有必要。比如专家在讲课过程中提及,要吃足碳水化合物,这也是职业球员必备的专业知识,只是以前这方面的培训并不多,自己了解得也不够深入。以前身体发生一些状况,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现在明白了,自己就能分析,训练中避免伤病。学习了营养健康方面的知识,自己就知道平时该怎么吃,该如何保养身体了。” 10多年后重新执掌中国男篮,宫鲁鸣觉得现在的队员先天条件好了,但后天努力差了,“现在运动员的先天条件比10多年前要好,当时锋线上的球员身高都在1米96左右,现在都是2米左右。但是现在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弱点,就是球员比赛打的很多,但是基本功相比以前,还是有差异的。包括体能,通过测试,我们会看到,现在的球员和十几年前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不管是速度还是力量、耐力,这些基本的体能素质差距比较大,队员们还是要加强后天努力。” 本报记者 马骋 |
相关阅读:
·“千金”加冕 俄奥队包揽花滑女子单人滑前两名 2022-02-18
·北京冬奥会五个没想到 2022-02-17
·中国发布丨北京冬奥遗产宣传片,中国太懂奥运了! 2022-02-14
·收藏!这份北京冬奥会金牌赛事日历太赞了 2022-01-29
·当“中国式浪漫”遇上冬奥,也太惊艳了吧~ 202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