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卢沟桥畔。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下午,中南海里。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召开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纪念抗战,就是要“铭记历史、警示未来”。
伟大的胜利,标注着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69年前开始,就已不再是虚无缥缈的梦,而成为可争可得的真实愿景。恩格斯说过,我们根本没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抗战胜利所带来的民族意识、爱国主义、英雄气概,直到现在都在激励着我们冲破险阻、奋勇争先。当中华民族终于走上了复兴之路,回首再看抗战就会发现,今天我们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今天我们正在塑造的民族气质,正是由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所奠定的,正是从反法西斯共同胜利的起点出发的,正是由无数先烈用生命书就的抗战精神所给予的。
抗战胜利不仅应成为我们民族最重要的纪念,也应成为世界性的集体记忆。长达14年的抗战,中国既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早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战场。可以说,抗战影响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也改变了战后世界格局。拉纳·米特曾在《中国,被遗忘的盟友》中指出:自二战时起,中国就已经是“负责任的大国”。
伟大的胜利,不能因胜利而结束。对于抗战胜利的评价,至今仍然存在各种奇谈怪论:有人顽固地篡改历史、美化侵略,好似那些反和平、反人类的劣迹罪行从未发生,同时不断寻求突破战后体制;有人别有用心地偏于一隅,或者弱化中共全民族抗战中流砥柱的作用,或者把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对立起来;还有人不尊重史实和民族情感,不是把尸山血海中的艰苦战争演绎成“手撕鬼子”,就是把中国的战胜归于别国、归于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