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今日话题

人民网评:晒“老赖”,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时间:2014-03-17 11:18:27  来源:人民网  作者:

最高人民法院2013年在官方网站推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系统,“老赖”受到极大震慑,主动偿债履行义务。为助力破解“执行难”,人民网3月3日推出“老赖”黑名单排行榜。

点击“老赖”黑名单排行榜,不仅可看见哪些人是“老赖”,还可知道这些“老赖”的失信金额、失信时间、失信次数、失信年龄等等。正所谓“树要皮,人要脸”,一旦上了黑名单,举国皆知,可谓臭名远扬。“人无信不立”,一个失信的人,往往意味着人格破产,谁还敢跟你打交道?但愿稍有警惕心的人都会对你敬而远之。也许有人不在乎名声,但上了黑名单不仅名誉、声誉遭受重创,还将举步维艰,比如乘坐飞机、住星级宾馆、购买不动产、旅游度假、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等9类行为,将受到相应限制。

最具震慑效果的是,如果“老赖”违法限制令而大肆消费,将被依法拘留、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还将承担刑事责任。当失信的成本远远大于失信的所得,谁还敢以失信为能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如何让失信者寸步难行?政府工作报告给出的答案是,“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共享,推动建立自然人、法人统一代码,对违背市场竞争原则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黑名单”一词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释放积极信号。换言之,对失信行为必须出重拳、下猛药,谁失信谁就会付出代价。

据统计,去年人民法院建立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实行公开曝光;对7.2万名失信被执行人进行了信用惩戒,约20%的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了义务。这一数据传递了两点信息,一是,一些失信被执行人被曝光后,受到极大震慑,不得不履行了义务;二是,仍有大部分失信被执行人无动于衷,甚至装聋作哑,态度倨傲,对此就应该依法惩处。一些老赖为何置若罔闻,未受触动?据记者调查显示,失信者上了黑名单,但换个地方、换个“马甲”,就能逃脱惩戒,继续不诚信行为。

有专家认为,由于很多行业、部门的信用信息不能共享,形成了信用信息“孤岛”,导致黑名单不能真正发挥作用。为此,就应该尽快实现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将信用之网织密,使老赖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哪怕改头换面,也难逃法网。

“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无论普通公民,还是企业,乃至于政府官员,都必须守信。谁当“老赖”,谁就要付出应付的责任。通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让每个人不敢失信、无法失信,也根本就不想失信,才能打造诚信社会、诚信政府。其实,在信用为王的时代,诚信就是好口碑,就是真金白银,就是金不换的气质与魅力。守信是最好的通行证,讲诚信一路畅通,可为人生增值,可为事业助力,何必失信?

既然如此,就让我们把诚信当成第二张身份证,随身携带,永不舍弃。牢记“失信者寸步难行,守信者一路畅通”,把诚信视为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