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今日话题

浙江考察,鲜明信号

时间:2020-04-01 13:23:11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改1978  作者:
 
3月31日,高层在武汉考察时的内部讲话,《求是》已公开,核心内容就是到第一线考察疫情防控形势和工作进展,了解湖北武汉有什么困难和需求,以便加大中央对湖北和武汉的支持政策措施,把湖北和武汉疫情防控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同时重点明确了两点:一是要形成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二要补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短板。近日,高层领导人又赴浙江考察,通过官媒报道,传递了一系列鲜明信号!
一、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复苏和发展是有效应对缓解经济下行压力、解决就业问题的定海神针。
民营经济的“56789”决定了我们的发展,尤其是应对经济困难时的发展,要优先考虑好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更需要下大气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难题。
5——民营经济贡献了中国经济50%以上的税收
6——民营经济贡献了中国经济60%以上的GDP。
7——民营经济贡献了中国经济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
8——民营经济贡献了中国经济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
9——民营经济的企业数量占90%以上。
作为民营经济大省的浙江,民营经济占浙江GDP比重超六成、企业数量超九成,创造了七成的税收以及近九成的就业岗位。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动向牵动着所有民营企业主的心。
事实上,在今年浙江省两会上,民营经济被聚焦,热度前所未有。无论是省委书记、省长,还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在两会上热议这个话题。在1月16日闭幕的浙江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简称《条例》)以99.51%高票通过,于2月1日起施行。这是全国第一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省级地方性法规。浙江以地方立法形式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开全国先河。
那么,疫情之下民营企业到底怎么样了呢?有分析指出,疫情之下,中小企业度日不易。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的调研报告显示,58.25%的企业预计一季度营收将下降50%以上。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不同行业和企业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的组合拳。”但随着疫情对全球生产和需求已经造成全面冲击,未来的影响仍难预估,据相关方面反映,因供应链开工不足甚至中断,加之市场需求不旺,资金回笼慢、回笼少,有的企业在第二季度或将陷于资金链断裂的境地。疫情爆发以来,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未雨绸缪。或许是基于此,高层领导人想亲自听听企业的意见。他说,这次来调研也是听听大家的意见。并明确表示,“随着形势变化还会及时进行完善,推出更多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尽快恢复生产并有新的发展。”习近平在园区的考察,面向的实则是全国中小企业,
二、浙江优势显现:财政收入几乎没降,浙江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3倍增长。究其根本,这些地方已经形成了产业链集群和数字经济模块,降低了疫情波及的风险。
 
全国1-2月份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232亿元,同比下降9.9%。绝大多数省份的2月财政收入,普遍降幅都在20%以上。而浙江公布的2月份一般公共财政收入,是惊人的-1.28%,几乎没降!

据六公园公号文章指出,浙江靠的什么?1-2月份数据,“增收主要来自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311.3%”!靠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惊人”的3倍增长,而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杭州,顺理成章成为浙江财政增长的守护人。浙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忍受住了转型期的剧烈阵痛,顺利拿到了这把“新经济”的钥匙。
三、考察货物吞吐量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的宁波舟山港有深意。
港口运输,素有经济晴雨表之称。疫情之下,不少国家“封国”“封城”,切断了正常的经济联系,全球供需链条也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港口同样面临严重的困境。3月26日,马士基旗下多名船员在宁波舟山港被确诊感染新型肺炎。目前,印度、澳大利亚、土耳其等国已经对入港船舶实行了14天隔离管制,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执行这一政策,届时会有更多的集装箱无法按时入港卸货,航程时间拉长,更为严重的是将面临海运停航危机。这让本就岌岌可危的航运业,又受到沉重一击。
以宁波为例,全世界1/3用于切割高精密零部件的切割丝出自宁波。世界缝纫机整机厂要用的旋梭,宁波产量占世界的40%以上;全球每8节电池就有一节来自中银(宁波)电池公司。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20年1—2月,外贸进出口总额4.12万亿元,下降9.6%。其中,出口2.04万亿元,下降15.9%;进口2.08万亿元,下降2.4%。外资方面,1—2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134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6%;其中2月实际使用外资468.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5.6%。外贸和外资受到的负面影响显著。3月份,全球疫情加剧,外贸形势更不容乐观。为支持外贸出口稳定发展,税务部门从便利出口企业申报、加快退税审核进度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退税速度,切实减轻企业资金压力。

 
四、城市治理要常抓不懈,需要进一步补齐社会治理短板,探索建立可持续的运作机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这些新理念、新举措的贯彻落实,亟待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良性互动、有机结合。习近平总书记30日前往浙江安吉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调研,了解基层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情况。
影响基层社会治理成效的一个普遍性问题,是群众合理诉求得不到及时解决,最终演变成矛盾,而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以往社会治理力量分散、各自为战,碎片化现象比较突出。“社会治理的最好办法,就是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要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只有坚持源头治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矛盾、防微杜渐。
乡村治理“余村经验”是安吉的一张亮丽名片,目前已在湖州市全面推广。15年来始终致力于保护绿水青山,优化生态环境,打造风景旅游景点,发展民宿、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建立新时代的乡村治理模式,带动了乡村的全面振兴。
在城市治理实践中,浙江走在前列。2016年,杭州市政府宣布推出“城市大脑”智慧城市建设计划,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又率先推出“健康码”。此次举国战“疫”,也是对城市治理、社会治理的一场“实战检验”,既有经验,也有教训。3月31日他先后来到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就西溪湿地保护利用情况,以及杭州运用城市大脑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考察调研。城市治理,领导高度重视。在地方考察、全国两会等场合,他多次谈到这个问题,反复强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要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治理终究是人的治理,“要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调动城乡群众、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自主自治的积极性,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鼓励和支持企业、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探索建立可持续的运作机制”……
 
还有如生态文明问题等等......
正如《中国经济周刊》文章所言,此行向社会各界传递了一个鲜明信号:在疫情防控持续向好之时,需推动经济发展早日步入正轨;在经济社会恢复运行的重要时期,十分看重中小企业的复苏和发展
疫情是挑战,却从一枚硬币的另一面去看,何尝不是产业链转型升级的机遇?过去常说“弯道超车”,现在有个词叫“引资补链”,能否打造出战略新兴产业链集群关系长远。